摘要:莲花纹样自古以来就在各类装饰中多有运用,由于其高洁优雅的精神品格和吉祥寓意得到人们的喜爱。定窑初烧于唐代后期,自宋代达到鼎盛,陶瓷纹饰以植物纹尤为多见,装饰工艺主要有刻花、划花、印花等,而莲花纹则是划花工艺中最为常见的装饰手法。莲花纹在定窑装饰中往往呈现出浑然一体,繁而不乱的布局形式。  

文章通过对于宋代定窑中莲花纹样的运用研究进行分析总结,探究宋代定窑白瓷莲花纹的美学意义。  

关键词:莲花纹;宋代定窑;白瓷;瓷;  

一、莲花纹的传入与融合  

自新石器时代开始,各类器物就开始以纹样进行装饰。从流畅自然的人面鱼纹陶碗,到活灵活现的鹳鱼石斧图陶罐,我们的先民在制造工具的初始,就有意识的将审美意识与在地文化相结合并运用在各类器物之中。莲花纹是我国流传最悠久的吉祥纹样之一,出土于河南新郑的莲鹤方壶是春秋晚期的铜器代表作,该铜壶从顶部开始装饰,四周有双层莲花绽放,盖上有一仙鹤伫立,形象生动,自由舒展,与前期的青铜器相较有着别样的风采,展示出不同于往代的精神风貌。  

魏晋南北朝时期,连年征战使当时的社会民不聊生,人民迫切需要一种信仰来使自己忘却痛苦,重拾希望,于是西域传入的佛文化有了发扬光大的机会。佛文化自东汉传入之初,莲花纹就象征着佛文化的形象,于碗、盘、罐、尊等器物上也多有运用,在装饰手法上,除了延用重线浅刻外,还采用堆塑雕贴等多种技法。出土于河北景县的北魏青瓷莲花尊就是贴塑和堆塑技法的成功范例,该器物是北魏陶瓷工艺的代表作品,高达60厘米,在塑造莲瓣俯仰结合造型的过程中运用了雕刻、贴塑和堆塑等手法,巧妙地表现出莲瓣卷曲,生动华美的特征。至隋唐五代,莲花纹的装饰逐渐生活化,由于唐代外来文化多样,人民生活富足,各个行业都有着较好的发展,此时的陶瓷业引入绘画艺术,莲花纹在瓷器中的运用开始更加丰富。莲花纹样不仅有单独个体,还有两方连续、四方连续、缠枝莲等样式,具体表现形式还有正面、侧面、单线、双线、镂刻和雕凿等,变化多端,可适用于器形而进行多种组合。发展到盛唐时期与牡丹纹、缠枝纹、卷草纹等相融合形成宝相花纹样,以组合纹样的形式出现,逐渐形成了人民生产生活中常见的吉祥植物纹。  

莲花纹样自宋代开始往世俗生活化发展,这时的陶瓷工艺在宋代已经走向繁盛,宋代重文轻武,人民得以修养生息,宋代的制瓷业开辟出新的境界。不仅出现了定窑、汝窑、哥窑、官窑、钧窑五大名窑,磁州窑、龙泉窑和景德镇窑等窑址均富盛名。宋代文人气盛,尤爱诉说对于山川四景、花鸟鱼虫的向往与欣赏,在瓦当、陶瓷、漆器、染织等方面也多运用莲花纹。元代青花瓷中也常以莲花纹作为瓷器纹饰,缠枝莲和荷塘莲样式在瓷器图案绘制中较为常见,结构疏朗,流于自然。而将莲花纹与鸳鸯、鱼等动物纹样结合,又具有吉祥寓意,流传颇广,为明清时期的广泛运用进行了铺垫。明清时期的民间艺术以潍坊杨埠木版画、苏州桃花坞版画和天津杨柳青版画最为兴盛,以莲花纹为基础的各类组合性的吉祥纹样在版画中频频使用,例如童子抱莲,象征着“多子多福”、游鱼戏莲象征着“年年有余”。年画与剪纸等民间艺术中莲花纹的运用更是将此纹样传播至人们生活中。  

二、宋代定窑白瓷概况  

定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作为以烧造白瓷著称的窑厂,不以釉色取胜,而以纹饰为傲,其历经唐、五代、宋至元金,而宋代时期的定窑最为突出。北宋时期定窑之所以能够繁荣发展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有很大的关系,当时的社会经历了五代十国的战火分割,北宋的统一稳定了社会发展,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北宋初期,战火已熄,社会环境和平稳定,政府所推出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对于农业、手工业有了极大的推动,允许佃户自由和劳动力出卖自由的政策也促进了技术改进和组织生产,商品经济得到了良好发展,陶瓷的烧造开始走向繁荣,作为人们生产生活所必需的部分,在当时的社会生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北宋初期定窑属于承前启后的发展阶段,技艺高超,但仍延续前代风格,大多以正烧法制成,至北宋后期改烧造方法为覆烧法,此种烧造手法使器物芒口无釉,属定窑特色。覆烧法和火照术是定窑在烧造过程的巨大成就,此法不仅节省燃料,还能很好的防止所烧器物在烧制过程中发生变形,对我国制瓷业发展起到了很大的影响。定窑所产陶瓷种类繁多,生产规模庞大,造型以碟、盘、碗、壶、罐、洗居多,其次有杯、盏、钵、盒、枕、瓶等,其中定州孩儿枕就是流传下来的定窑白瓷代表作之一,风格典雅秀丽,轻巧自然。定窑白瓷以其种类繁多的装饰纹样而闻名,大多采用划花、刻花、印花以及剔花等手法,有布局严谨、层次分明的特征。其纹饰题材十分丰富,常见的花卉纹饰有莲纹、菊纹、牡丹纹和梅花纹等,动物纹饰有鸳鸯纹、鱼纹、龙纹、凤纹、孔雀纹和游鸭纹等,花卉纹多与动物纹相结合,构成符合人们审美且具有吉祥寓意的纹样。  

三、莲花纹在宋代定窑白瓷中的流变  

莲纹在历史长河中流行不断,自魏晋南北朝发展至宋代,人们赋予莲纹的佛文化意味已经逐渐淡化,慢慢演变成为一种普通的工艺美术图案。花卉装饰题材在早期宋代定窑白瓷中的运用以浮雕莲纹居多,刻花、纹样、构图流于简洁。宋代定窑白瓷的装饰手法之一划花,其法通常采用便于刻画的尖锐工具,如铁、木、刀等,在尚未干透的瓷胎表面刻划出繁杂多样的花纹,形态灵活多变,线条刚劲流畅,不止是最简单的平面莲纹,更有并蒂莲、荷莲交错、鸭戏莲纹等形式。后来出现的刻花手法,是在划花技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同一器物中经常与划花工艺相辅相成,例如在盘、碗等器物的中心部位刻出想要的纹样轮廓线,再使用单齿或双齿工具对线纹进行二次刻划,各类器物中较为常见的有双花图案,灵动自然。故宫博物院所藏“定窑白釉刻划花内荷莲外莲瓣纹盘”(见图1、图2)就是划刻花工艺的典型代表,该盘有较大的敞口,直壁向内倾斜。器物内外遍施白釉,但其口沿并无施釉,内有刻划而成的荷莲纹,纹样线条简洁大方,在白瓷釉色的衬托下,若干纹饰时隐时现,除此之外,盘外的壁上刻划有多层莲瓣纹,不仅能够给人清新美观之感,还能凸显器物的立体感。印花纹饰堪称定窑白瓷装饰手法中最富表现力的技法纹饰,使用印花刻模的手法普遍使用两种,一是使用尖针状工具,在模具上刻出细致的花纹,而后印在瓷器上就变成了突起的图案,另一种是在底模上用刀类工具把图案挖出来,翻印到瓷器上之后就形成了立体感的纹饰。相较于刻花和划花,印花操作简单,效率高,生产出来的瓷器规格都是一致的。一些碗盘类器物将口沿做成花瓣式,内部用印花手法印一朵盛开的莲花,在器具的外部再刻上花瓣的轮廓线,这种印、刻结合的手法是器物造型与装饰纹样融为一体,精美异常。印花手法的装饰题材也是以花卉纹最为常见,将莲花纹、菊纹、牡丹纹等图案采用缠枝或折枝的形式,总体形态繁而不乱,讲究对称,艺术水平极高。

 image.png 

莲花纹在手工业中的运用不仅是对于美好生活的祈愿,也是生命力和繁衍能力的象征。由于宋代追崇玄学理术,莲花所蕴含的洁净清雅、超然物外的气质也格外符合当时人们的追求。“定窑白釉刻划花荷莲鸭纹花口盘”,该器物与其他器物不同,其展现给人们的是六瓣葵花式的盘口,带有弧形的器腹,盘口不是再去装饰,而是以铜扣镶嵌,此盘釉色洁白,内外皆施白釉,十分莹润,器物本身于盘内盘外各有六条直线纹凸起凹进,以纹饰将器物均分为六个等份,该盘内壁使用刻划技法绘成三组生动自然的莲鸭纹,内底又刻一雍容华贵的折枝牡丹,尽显生动。由此盘可见定窑瓷器中所施荷莲鸭纹题材装饰性极强,其布局常以二、四成双的鸭子首尾相接,其间再饰以荷莲或水草,也有少数为单数三鸭与水草荷莲交互。篦纹划花工艺相当精细,将莲花与荷叶的肌理效果表现得淋漓尽致,二装饰效果十分丰富。除缠枝式外,折枝式也是陶瓷装饰中的典型手法,以莲花纹为单独纹样,或与其他适合的植物纹样相结合,在统一的水平线的上下左右做同向或异向的排列组合,不仅使画面呈现出条理清晰,纹样饱满的观感,又在其纹样变化中有规律可循。纹样的多变不只代表了装饰手法的进步,更是表达了宋代社会文人风气中的审美要求,同时也赋予莲花纹样以时代性和文化性。  

四、宋代莲花纹样的美学意义  

在探究宋代定窑白瓷中莲花纹样的运用时,我们不难发现,莲花纹样在宋代的各个方面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与利用。人们通过绘画、丝织、建筑、雕刻、陶瓷等工艺美术来表现对于莲花纹的喜爱,在刻花莲花纹的过程中,人们不仅仅是在追求其形态之美,也是追求其精神之美。莲花纹作为中国传统纹样,经过与佛教艺术的融合发展,到淡出佛教艺术转向世俗生活化,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但人们对于莲花纹的倾慕从未改变,从最初的自然形态之美,到沐浴着佛教圣光之美,再到具有吉祥寓意的祥瑞之美,人们在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过程中赋予其越来越多的文化内涵。宋代后期,纹样的吉祥寓意已经成为在工艺美术运用中的普遍追求,莲蓬多子,符合人们对于繁衍后代的美好愿望,作为具有生殖崇拜的纹样在民间广为流传,与鱼纹的结合也是莲花纹作为吉祥纹样的典型代表,寓意着连年有余,丰衣足食。莲花纹与其他纹样的结合不仅丰富了其文化内涵,更是代表着人们对于生产生活的美好愿景。莲花纹不仅作为具有吉祥寓意的花纹流传至今,其所代表的君子之美和洁身自好的品格也被社会各个阶级所推崇,直到现代社会,莲花仍然代表着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品格,以及不与他人同流合污的君子形象而受到大家的喜爱。  

五、小结  

通过对于宋代定窑白瓷中莲花纹的运用研究,我们能够了解到当时宋朝所具有的浓厚的文化底蕴和不断在提高的审美情趣和思想意识。莲花纹在宋定窑白瓷的运用中,通过刻花、划花、印花等装饰手法将莲花形象与陶瓷器形逐渐融合,最后达到浑然一体,宛若天生的状态,不得不感叹手工业工作者的高超技艺和绝佳的审美。由于宋瓷装饰纹样多为植物纹、动物纹和其他纹样,我们能够感受到制瓷工匠眼中生活气息十足、文化高度发展的宋代社会风象。他们将各类纹饰经过形式演变绘制在陶瓷上,不但带给后人精美的陶瓷艺术的展示,更能让人们透过陶瓷和纹饰感受到当时社会的文化气息和生活审美。  

参考文献:  

[1]张晓霞.佛文化对传统莲纹的影响[J].苏州大学学报(工科版),2014(3).  

[2]俞香顺.荷花佛文化寓意在唐宋的演变[J].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4).  

[3]侯青云.从“荷香莲韵”观佛文化的“佛境禅心”:论传承“莲花崇拜”对佛文化融入当代社会的现实意义[J].山东大学学报,2011(2).  

[4]陆军.中国古陶瓷纹饰发展史论纲[D].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2006.